定期型險種
終身與定期型險種的差異
同樣都是身故的時候理賠一百萬的壽險,一個一年要繳39,600元,另一個一年只需要3,390元,是你的話會選哪一個?
會有這樣的差異是因為在保險險種當中,可以分為定期型與終身型,定期險是繳幾年保費就有幾年保障,例如一年期壽險就是繳一年保一年,終身型則是繳幾年後就保障終身,例如20年期終身壽險就是繳費20年保障終身。
對保險公司來說,因為定期型只需要考慮當年度的風險,年輕人身故風險低,保費自然較低;但終身型因為要保障終身,所以保險公司需要精算一個人一生的風險,並且在20年之內收取該收的保費,也難怪保費會差異這麼大了。
對年輕人來說,初入職場收入有限,如果為了要終身的保障卻又無法負擔高額保費,那麼通常就只能採取降低保額的做法,造成的現象就是保障普遍偏低,所以台灣人平均身故給付只有57.8萬(108年資料)立即查看,可以試想看看這樣的理賠是否足夠。
所以較佳的做法是先了解自己所需要的保障額度後,採用定期型的保險做足保障,同時保費又在可負擔範圍內。
但有人會說,隨著年紀增加,風險逐漸提高,保險公司的費率也會逐年增加,萬一未來保費無法負擔,該怎麼辦?難道未來的風險不用擔心嗎?因此使用定期險的配套措施就是搭配差額理財,將省下來的保費進行投資以累積資產,因應未來可能的風險。觀看更多
當你走進百貨公司的服飾專櫃時,門市人員不但沒有鼓吹你把喜歡的都帶走,反而在得知你衣櫃裡已經有同款式的衣服時提醒你不要買重複的,你會不會覺得很奇怪?
或是買車時銷售人員沒有向你大力推薦最頂級(也最昂貴)的汽車音響或高級皮椅,反而在瞭解你是因為即將有新生兒才買車,即使他會少賺一點,也會建議你把預算花在嬰兒汽座上?
這樣子違反我們一般對業務或銷售人員的印象,有可能出現在保險業務員身上嗎?
隨著資產累積,保險額度可以下降
保險的保額,應該要隨著人生階段不同而變化。就像國中生穿的衣服,到了大學肯定不合身,而保險其實也是同樣的道理,應該隨著時間調整適合的組合。
最明顯的差異,就在於隨著時間經過,資產會逐漸累積(一般正常狀況下),這時候風險的抵抗能力,一部份可以依靠自己累積的資產,重病、重殘等特別嚴重的長期巨額支出缺口,再由保險補足。
這時候定期險的另一個優勢就出現了,就是當我們要調整保額或更換商品時,不用擔心終身型前期繳的保費浪費,可以毫無負擔的採用更適合的商品組合(只要身體健康),這也就是為什麼理財規劃當中定期檢視的重要性,為的就是讓顧問陪伴你掌握整體的財務狀況,根據資產累積的成果與人生階段不同的需求變化,做出最適當地調整。
而財務顧問與保險業務員的不同之處,就是可以用更廣的角度提供解決方案,而非單從保險這項工具解決,善加運用儲蓄、保險、投資等各種理財工具的組合,讓儲蓄發揮保本、高流動性的特點;讓保險發揮低成本取得高保障的特性來移轉風險,讓投資發揮長時間的複利效果,使得客戶的每一分錢都能用在刀口上。